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香港旅游.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香港旅游. Show all posts

10/06/2014

自游香港:這些。那些(二)

這次訪港原有十天的行程,於是做好功課,除了有想去的景點(景點文章可點撃: 第十届大角咀廟會沙田道風山元朗南生圍,...) 亦列出想要吃到的美食清單。當中有一些新的咖啡廳,尚未嚐過的地道美食亦有吃過想再吃的周邊小吃... 雖後來臨時因公事被逼縮短假期,但至少還是達成了部份目標 * 拍掌*
某天逛街經過灣仔,小妹提議带我去附近一家自 1956 年開業至今,歷史悠久傳統的港式茶餐廳 —— 金鳳茶餐,喝下午茶。這裡除了供應一般傳統茶餐廳的食品(如蛋撻,菠蘿包,各種港式麵點)外,又以火腿焗雞肉派以及熱奶茶和咖啡最為出名。
金鳳茶餐廳
地址: 灣仔春園街 41號春園大厦地下
營業: 星期一至日 06:00~19:00

雖然茶餐廳空間狭窄,卻無損食客的雅興; 當時已過了下午茶時間,但不稍一會兒就又座满了顧客,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要了份小妹推薦的熱奶茶和火腿焗雞肉派。奶茶香醇濃郁,雞肉派外皮鬆酥,充满牛油香
雞肉派只用純雞肉和火腿,不混入薯泥做餡料,很實在

灣仔一間位於巷内,很有氣氛的咖啡館 Manson's Lot
Manson's Lot
地址: 灣仔汕頭街 15號地下
營業: 星期一至三 07:30~18:00
            星期四至五 07:30~21:00
            星期六、日及公假日 07:30~18:00

在這個充满咖啡香氣,緩緩的音樂在輕輕的流灑的空間裡,一個人獨坐的角落,看看書... 時間突然就變得緩慢了
拿鐵香醇濃郁,微苦的咖啡味在口裡緩緩散開

與友人在旺角相約餐聚,突如其來一場豪雨,惟有打消前往原來的用餐地點(太子弼街的 金華冰室),選擇就近的 —— 翠華茶餐廳。去不成原訂的餐廳雖有些掃興,但我也愛翠華的冰鎮奶茶(我總愛和友人開玩笑說這是香檳奶茶)、奶油猪脆包和雞翅等小點...

旺角的咖啡館雖不少,但像樣的精品咖啡廳卻不多,Knockbox Coffee 自然成了我於旺角區較喜歡的駐點。除了店面所在的位置(黑布街)比較僻靜,左右都是修車或五金行,因而和人頭涌涌的旺角大街相比下,這裡難得讓我有舒適恬靜的感覺
咖啡店面積不大,只能容納一長 L 型靠咖啡吧台的座位和幾張小圓桌子,非繁忙和夜間時段人潮不多,若與友人在旺角約見,飯後都喜歡到此消磨
Knockbox Coffee Company X J'aime bien Patisserie
地址: 旺角黑布街 21號地下
營業: 星期一至日 10:00~22:00

最開心便是和老朋友們相聚的時光

我雖喜歡泡咖啡館和茶餐廳,但最愛的還是香港飲食文化特色之一的大排檔/ 茶檔。雖然大排檔在大馬随處可見,反觀香港現今大集團的連鎖餐廳横行當道,自家經營的平民小店不敵連鎖餐廳優越的資本條件和經營模式環境舒服衛生、寛敞、設施新、菜單選擇多、效率...),加上香港政府認為大排檔的衛生環境欠佳,容易引發傳染病以及阻碍交通,於是開始取締,不再發新的牌照給大排檔甚至回收,導致大排檔日益减少... 所以每當遇見一家,就會莫名的興奮。
大排檔/ 茶檔一般都設立在横街或窄巷内,在路邊搭起攤檔并在一旁擺設幾張折合式的小桌椅招呼食客。一般上這類茶檔所提供的菜式選項不多,但由於價格便宜,因而很受普羅大眾歡迎。
之前一卜友在其部落格裡介紹過大坑两家讓我非常感興趣的茶檔 —— 炳記茶檔順興茶檔這次終能如願成行。
前往當天適逢周末并正值下午茶時間,雖然飄着小雨但 炳記 仍然人頭涌涌... 
炳記茶檔
地址: 大坑施弼街 5號側
營業: 星期一至日 07:00~16:00 (逢星期二休息)

來這兒的原意就是想嚐這兒的奶茶... 但没想到我們到 順興 “兜個圈” 回來後只見店家正準犕收攤,連讓我們外带奶茶都不給... 唉
茶檔的橱窗還貼有由日本插畫家 小野寺光  (Mitsuko Onodera) 就地取材彩繪描的圖樣

話說當時 炳記茶檔 排隊的人多,而 順興茶檔 恰恰在隔壁的小巷,碰巧有食客正結帳準犕離開,於是和友人們决定先到這家坐坐
光顧大排檔/ 茶檔,一般需要在街邊進食,没有舒服的環境,更不會有華麗的裝潢和空調(尤其夏天吃得大汗淋灕感覺挺辛苦的),但吃的是昔日街坊的原始味道
順興茶檔
地址: 大坑安庶庇街 24號地下
營業: 星期一至日 07:30~16:30 (逢星期二休息)

尚算整潔的水吧
我們各要了凍奶茶,滑蛋蝦仁飯和車仔麵。奶茶奶味適中,但茶味稍淡亦不算幼滑,或就是這種略带些粗糙的味道才有大排檔的感覺...
好不容易滑蛋蝦仁飯和車仔麵陸續送到。滑蛋蝦仁飯的蝦仁除了大顆,份量亦挺多的!至於白飯上蓋着的滑蛋,單看那金黄色的色澤和少量未凝的蛋液,未吃光看就已可以想象出將有多滑。碩大的蝦仁顆顆爽口彈牙,加上滑蛋口感絕佳但由於滑蛋飯是現做,需要耐心等候... 不過我本身不好白飯,若能由炒飯替代,我會吃得更開心... 
車仔麵原本選了三樣食材(蘿卜、牛腩和猪皮)但很多材料和粉麵已賣完,老闆說只有公仔麵,後來随意給我們搭配幾款食材卻僅收两款的價格,這就是平民小店才有的人情味!

某日路過銅鑼灣,忽地想到老朋友 —— 安(也曾是 Yahoo!卜友)剛在附近開了家小店,於是按址到其店裡打招呼道賀。由於出發前没向太多人提起我會到香港,友人見我忽地出現着實被嚇了一跳,但彼此都好開心這一次能再見到面。她甚至關店小休,領我到附近的小吃店喝下午茶聊天。小吃店的小吃一般,但最主要是我們相聚在一起,并聊這些年發生在彼此身上的大小事... 發現,這些年來生活的歷練讓彼此都成熟了不少

在咖啡館林立的大城市,除非别無選擇,一般我都不會考慮星巴克這類連鎖店,除非有類似中環復古懷舊風的星巴克冰室,甚至值得一看的主題裝潢,才會勾起我的消費欲
Sai Yee Street Starbucks
旺角洗衣街 89-91號偉基樓 1樓及 2 樓

這家位於旺角洗衣街的星巴克則以電影院為主題的設計呈現,除外,亦加入了港人日常生活文化的題材

凉凉的三月天除了户外燒烤,也適合圍爐。不曉得香港的火鍋餐廳是否都用料理包?雖然没有店家特色湯底之類的(呃,使用料理包也算一種特色吧... )倒也挺省時...
尤其當日分别有三組朋友加入,雖然朋友們都是初次見面,但當時的氣氛就像火鍋料理一樣,涮着涮着大伙兒也就熟了... 很好~ 呵
新廣發
地址: 沙田沙角邨熟食中心 12號舖

這趟訪港除了一般的探親和盡責地享受當觀光客外,最讓我開心的便是和 “新” 朋友圓咕碌爸媽及圓咕碌仔會面,每趟旅程都能認識新朋友是最棒的回憶與收獲,無價!
圓咕碌媽更带我到沙田享有非常高知名度的 盛記麵家 吃午餐。家的食物未必是人人讚誇的,但讓我敬佩甚至沙田民衆津津樂道的是店家每月農歷初十六都會給上百位長者派贈麵食的敬老善舉。大忙我幫不上,但凡是來此吃碗麵也算是小小地給店家表示支持。亦很高興圓咕碌媽的推薦,讓我能大聲并力證地對身邊的友人們說港人是非常有 heart 的,真心覺得此行非常有意義。
大大粒鮮蝦雲吞麵 + 超彈牙手打魚蛋~ 
希望有機會到訪沙田的朋友也到盛記坐坐,和老闆 B 哥以及熱情的招待大姐們打招呼~ 呵

地址: 沙田瀝源邨熟食中心 5 號舖
電話: +852-2692-6611
營業: 星期一至日 (早市)06:00~16:00; (晚市) 19:00~23:00
(餐單 ~ 盛記早、午餐以飯粉麵食為主,晚上則僅供應火鍋)



26/04/2014

自遊香港:這些。那些(一)

話說未曾到訪香港以前,讀過一些旅游書籍和許多他人的游記,無一不是瘋狂購物 (服飾、化妝品、奢侈品),人氣飲食,交通住宿,... 總覺得香港物價高,消費高,没有錢我不敢去。
首次訪港,發現這裡的每個人除了腳步快,說話快,吃飯也快...; 無論是人或交通,白天、黄昏或是黑夜,總是那麽擁擠。雖然這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繁榮的城市,但總覺得有一種荒漠般的孤寂讓我不甚舒服。除了好友和其家人對我熱情接待外,我對香港真没啥好感。
也不曉得怎地,後來,往來香港的次數頻繁了; 熟悉了,自行在城市和鄉野、大街小巷游走穿梭,以與他人不同的步調,去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甞試以自己的方式/ 喜好去發掘香港的另一種美,看另一種風景
香港土地有限,市區高樓密集,但意外地有不少市區公園; 雖然面積不大,設施不多,倒也是個供給區內居民、該區的上班族或游客休息參觀的地方,一個 “呼吸的休閒空間”
坐落於九龍尖沙咀的 九龍公園 有花賞還可觀鳥,有庭院,有歇息亭,有洗手間,有小買部... 之餘,在園區內竟然也提供無線寛頻上網!我閒時經過,也愛入內走走逛逛
也有不少長輩在下棋、練舞、閒話家常
不期遇見桃花盛放... 若非見到開得茂盛的桃,我也不曉得九龍公園裡竟有兩株桃花樹
花都開好了,自然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喇... 我也要拍,大家一起拍喇!
以往也特喜歡帶着我的單眼相機到處走... 打自買了一台 “幾乎無所不能” 的水果手機後,單眼就此被打入冷宫。即便水果手機的攝像畫質不比單眼優,但這兩年的照片皆由手機拍攝,對展示出來的效果尚算滿意喇
與大型商場、百貨公司相比,我更喜歡逛市集/ 菜市場。和前者相比雖然環境比較髒亂差,甚至散發着一股複雜、說不出的氣味,但卻是一個貼近生活和體現當地風土民情的地方。
可惜,隨着城市改造,老城區的拆除,格子樓房越來越多,傳統菜市場已日漸被乾淨舒適的超市所取代。雖然食物、蔬果、肉類皆被裹進透明的保鮮膜,分門别類、齊整地排列在超市的貨架上,前往采購的人們依舊是挑來揀去;只不過,少了菜市場那種原始而淳樸的熱閙勁兒
深水埗的 鴨寮街 (又稱電器街),一條專門售賣二手貨品的街道,對我來說是一個比女人街、廟街更具特色和充滿神奇的地方。只要是電子産品,哪怕是一個小零件,這裡没有找不到的東西。
除了林林總總的電器,這裡也是一個淘玩具、舊书籍、古董、衣物飾品、舊擺設... 的地方,讓人大開眼界。雖然,大部份店家老闆對我這種只看不買的路人,態度并不太友善; 但我依舊喜歡這様的地方,它總能讓我看到一個城市最真實的一面,亦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個見證
每次訪港,一般都寄住在好友或契媽契爺那裡。没事,我最喜歡陪契爺一早到樓下的公園晨運; (絕大部份) 香港的住宅區公園康樂設施和基本設犕都十分完善,圖書館、球場、泳池、步行徑、單車徑、甚至無線寛頻網絡等,完整規劃可見一斑
一眾叔伯阿姨們在練舞、耍太極、練氣功... 乃公園裡常見的景象,健身的同時亦可以結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契爺晨運後,最愛的便是一起上茶樓喝早茶
點上一壺茶,叫上幾款美味的點心; 由於契爺已退休,無需趕上班,可以慢慢地吃,邊聊邊消磨時間... 很輕鬆
只要契爺知道我會回家陪他們老人家吃飯,他便會準犕一桌子豐富得讓妹子 (契爺的女兒) 直抗議,嚷說偏心的晚餐。人在異地也能吃到住家飯,心裡怎不暖暖的... 只不過,家裡只有四張口,怎麽吃得完這滿滿一桌子的菜餚呐~ 
香港人的好客與盛情,在餐桌上可謂展現得淋灕盡致~
... ... ... ... ... ...